-
一生坎坷苏永舜(九):大起大落,面子里子,轮流坐庄
2025-07-28 03:00:39 照明科技发展
上一篇
一生坎坷苏永舜(八):喜从天降,执教广东青年队,带队参加联赛,说到苏永舜被国家体委一纸调令,调回广东进入二沙头训练基地执掌广东青年队。
大起大落
1959年,由前国脚郑德耀带领的广东足球队在一运会比赛中表现极为亮眼,最终获得第五名。随后,广东队在与来华访问的外国球队之间的外战较量中也取得辉煌战绩:3-3战平拥有多名球员在法国联赛中效力阿尔及利亚国家队,0-0逼平瑞典全国冠军“尤高登”俱乐部足球队,3-2力克前苏联托姆斯克人队。
进入1960年,首次参加全国足球联赛的广东队在预赛获得广州赛区第一,并在随后的决赛阶段获得第五。同年的全国足球锦标赛中,广东队在决赛中国1-2负于天津获得亚军。
这一系列亮眼的成绩让广东队名声大噪,主教练郑德耀也因此受到国家体委的表彰,并出席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群英大会。
此时的广东足球可谓是迎来建国后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但就在此时,一种不好苗头却在广东队中悄悄地蔓延。媒体的吹捧、球迷的欢呼,让广东队中不少球员开始飘飘然,对于主教练郑德耀坚持的强化体能,加强对抗的训练方法开始心存抵触。
郑德耀指导作为第一代国足代表,其技术和业务能力都没得说,艰苦训练卓绝奋斗更是他的训练方针,但同时,他耿直、不擅言辞的性格却让他难以说服自己的球员,渐渐的,他与队内的球员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甚至快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永舜被广东省体委从广东青年队上调到广东一队之中,担任球队的助理教练,本意是因为苏永舜原本在中央体训班中就与郑德耀相识,而苏永舜又是广州本地人,希望他能作为主教练和球员之间的一种调和剂。
可惜的是,这时的苏永舜不过27岁,在广东队这些球员眼中,他也不过就是个出道、成名稍早一点,运气较好,有过中央体训班镀金经历的同龄人罢了。他的到来最多是局部上缓解了一些矛盾,作为一名助理教练来说,他对于广东队内的根本问题却无能为力
面子里子
广东队的内耗在继续,时间也在流淌,就这样过了三四年,广东队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从1964年底至1965年初,《羊城晚报》开辟专栏,针对“广东足球队为何大起大落”展开讨论。前后共收到来自全国球迷和专业人士的信件1000多封。然而这也并未能阻止广东足球持续下滑的趋势。1965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广东队排在联赛第十名,惨遭降级。
为了备战二运会,广东省体委对广东队作出新的人事安排,郑德耀教练退居二线执教广东青年队,苏永舜开始负责广东队的执教工作。
预赛阶段,广东队被分在青岛赛区,同组对手为河北、广西、福建、浙江、河南和宁夏。结果,广东队六战全胜进17球一球未失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圈。
带队从青岛返回广州之后,苏永舜又马不停蹄地进入决赛阶段的备战工作,而龚伯强教练的到来,让他肩上的担子也稍微轻了些。
就在全队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参加二运会决赛阶段的比赛前,苏永舜发现,体工大队公布的参赛名单中,广东队在教练员既不是自己,也不是龚伯强,而是当时仍在广部足球队中担任助理教练的潘培根。当苏永舜找到领导询问时才知道,作出这样的决定,原因就是潘培根是党员,而苏永舜和龚伯强都不是。
对于上面作出这样的决定,明白自己出身的苏永舜也不再多说什么。此时苏永舜只想在潘培根指导到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谁知,潘培根来了之后,他却并不插手球队的日常训练,他只是负责将球队的情况向广东代表团的领导进行汇报,同时偶尔给出一些战术上的建议。说实话,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那样的年代里,潘培根指导人品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安心地充当“面子”,把“里子”交给苏永舜和龚伯强。
轮流坐庄
二运会决赛阶段足球赛小组赛是在天津举行,广东队与吉林、北京、上海、山东和广西分在同一小组,前三名将进入前六名分组,后三名将进入7-12名分组。这时,负责足球的一位广东代表团的领导作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让苏永舜、龚伯强指导每人负责一场比赛的战术指挥和人员安排及临场调度,潘培根有最后的审核权。对于领导的这种奇思妙想,苏永舜心中不满,却也无力抗争,而广东队最终在小组赛中1胜2平2负排在小组第五,无缘前六名。
眼看着,广东足球队争牌无望,这位领导也无心恋战,跑去别的更有希望的项目上督战。接下来7-12名的比赛,由于需要进入北京比赛,每队进京人数有限,龚伯强先行返回广州。
同样,苏永舜由于不在球队报名名单上,不能进入广东队入驻的宾馆,只能在外面单独找个小旅馆落脚。每日都需要赶公交车往返于球队驻地和自己的旅馆之间。
最终广东队获得二运会第八名。
回到广东之后,原本苏永舜以为潘培根会担任广东队主教练一职,自己已经做好了卸任的准备,却发现潘培根直接重返广部,龚伯强也未能归队。就这样,广东队主教练的重担就又只剩下他一人两肩挑。
1966年,那场席卷整个华夏大地的变故,让国内各项文体活动全部中止,苏永舜也和许多文体工作者一样,被作为“牛鬼蛇神”送到干校改造。经历过千批万斗,苏永舜在粤西的云浮县硫铁矿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艰苦的一段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