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重扣改写历史
2014年意大利世锦赛半决赛,中国女排与东道主的决胜局打到14平。随着徐云丽一记标志性的三号位短平快,皮球重重砸在意大利队场地边线上——这个被球迷称为"云丽钉地板"的经典瞬间,不仅让中国队挺进决赛,更让这位福建姑娘完成了从替补到核心的华丽转身。
"当时根本没想技术动作,就记得郎导在场边喊'打短线!'"徐云丽赛后回忆时仍难掩激动,"球落地的声音,是我听过最动人的音乐。" 钢铁长城的锻造
身高1.96米的徐云丽早期因移动速度慢饱受质疑。2013年郎平接手国家队后,专门为她设计了"早跳快打"的战术体系。数据统计显示,世锦赛期间她拦网成功率达38.7%,位列所有副攻第二。日本媒体称她为"移动的万里长城",这个绰号从此伴随她的职业生涯。
- 2006年:18岁入选国家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女排国手
- 2011年:世界杯带伤作战,铜牌战中独得17分
- 2014年:世锦赛最佳副攻,决赛贡献5次关键拦网
鲜为人知的幕后
很少有人知道,世锦赛期间徐云丽每天要比队友多练1小时力量。队医透露她的膝盖积液常年维持在15ml以上(正常值应小于3ml),每次训练前都要先抽积液。半决赛前夜,她偷偷在更衣室给母亲打电话:"妈,我右肩韧带好像又撕裂了..."但第二天依然打满全场。
如今已是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的徐云丽,每当被学生问起世锦赛经历总会笑着说:"那些淤青才是最好的奖章。"在她指导的校队训练馆墙上,至今挂着当年那记决胜球的战术分析图,提醒着每个追梦者:所谓奇迹,不过是拼尽全力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