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田径名人堂(之五)
2025-08-08 23:00:08 照明科技发展
瓦列里·布鲁梅尔(VAIERIY
BRUME)
瓦列里·布鲁梅尔是前苏联跳高明星,被誉为“宇宙航行员”。
布鲁梅尔1942年4月14日出生,是前苏联田径权威人士V·吉雅契科夫的高足,俯卧式跳高技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布鲁梅尔不仅身体素质出众,而且技术也非常出色。他助跑速度快、起跳有力、摆动幅度大、动作连贯流畅。1960年18岁的布鲁梅尔首次参加(第17届)奥运会,就以2.16米的成绩获得男子跳高的银牌。1961年一1963年期间,他以2.23米、2.24米、2.25米、2.26米、2.27米、2.28米的成绩6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震惊世界体坛,被人们誉为“宇宙航行员”。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他以2.18米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并获金牌。布鲁梅尔在他的运动生涯中,共23次跳过2.20米以上的高度,他的最高成绩2.28米,超过身高43厘米。1961年一1963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布鲁梅尔著有《跳高》一书并且是电影《跳的权利》的作者之一。1965年布鲁梅尔因车祸不幸致残。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其1963年飞越2.28米横杆的精彩瞬间,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维克托·萨涅耶夫(VICTOR
SANEYEV)
维克托·萨涅耶夫是前苏联三级跳远运动员,世界田径史和奥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萨涅耶夫1945年10月3日出生,少年时代热衷于跳高运动,由于膝部受伤,后来改练跳远和三级跳远。1964年18岁的萨涅耶夫获得了欧洲青年比赛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亚军。1967年他的跳远成绩为拈米、三级跳远为16.67米,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了在来年的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主攻三级跳远。1968年10月17日,在第19届奥运会上,萨涅耶夫与世界著名选手普鲁登西奥和詹帝勒争相刷新世界纪录,最终萨涅耶夫技高一筹,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创造了17.39米世界纪录。1972年在第20届奥运会上,他以17.35米的成绩蝉联冠军。同年10月17日萨汉耶夫以17.44米的成绩再次创造世界纪录。三跳的远度和比例为:6.50米(37.3%)、4.93米(28.7%)、6.01米(34%
)属于典型的“高跳型”技术。1976年萨涅耶夫第三次夺得奥运金牌,成绩为17.29米。1980年,35岁的萨涅耶夫本阿里没有获得国内奥运选拔赛前三名,但苏联体育当局破例让他参加了第22届奥运会。他不负众望,以17.24米的成绩夺得银牌,险些完成四连冠的伟业。萨涅耶夫4次参加奥运会,夺得三金一银,在奥运史上是获得三级跳远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从1968-1976年,他三次创造三级跳远世界纪录,连续9年在这个项目上排名世界第一。美国《田径新闻》评选他为“70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1983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银质奥林匹克勋章。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他在1968年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创纪录的精彩场面,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鲍勃.比蒙(BOB BEAMON)
鲍勃.比蒙是美国著名跳远运动员,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跳远比赛中,以8.90米的成绩创造了“神话般的世界纪录”。
比蒙1946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他是在纽约贫民窟中长大的。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养成了抽烟,酗酒,贩毒的恶习,父亲只好把他送进了少年管理学校。在学校里比蒙爱上了跳远,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径场上度过的。经过刻苦的训练,比蒙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水平,他100米的成绩是10秒3,跳高
2.05米、三级跳远达到 15. 76米。 1968年
10月18日下午,第19届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在墨西哥城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下,比蒙以百米速度冲向起跳板,几乎没有缓冲便有力起跳,腾空高达1.70米,两腿在空中交替地走了两步半,最后落在了沙坑的末端。8.90米!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纪录”诞生了。这个成绩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55厘米,提高率为6.59%。提高幅度是世界田径史上罕见的,被称为“进入Z1世纪的一跳”。比蒙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天时、地利外(墨西哥城地处高原,地球引力小,空气阻力小;他在创造这一纪录时,风速十20米,刚好不超风速),主要原因是他能在高速助跑中,运用合理的踏跳技术获得最大的腾起高度和最快的腾起速度。1968年比蒙被评为“世界最佳运动员”,他是第一批进入美国奥林匹克纪念堂的世界体育名人之一,著有《卓越的一跳》一书。
鲁特·富克斯(RUT FUCHS)
鲁特·富克斯是前民主德国著名女子标枪运动员,第一位连获两届奥运会女子标枪金牌的超级田径明星。
富克斯于1946年12月14日出生,孩提时她曾想当一名体操运动员。由于她反应快,模仿能力强,身体素质好,因此体育老师劝她学习标枪。她第一次试投标枪成绩就达到26米。1965年18岁的富克斯把标枪投到了50米以外。1967年她以56.08米的成绩首次荣获全国冠军,第二年当她准备参加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时,不幸受伤,未能如愿。197O年富克斯的成绩达到了60.6O米,进入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行列,当年她还获得欧洲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的金牌。1972年
6月11日富克斯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以65.06米的成绩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两个月后,她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
63.
38米的优异成绩登上冠军的宝座。奥运会后,富克斯又三次改写了女子标枪世界纪录。
1976年富克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以
65.94米的成绩卫冕成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连获两届奥运会女子标枪金牌的运动员。1977年富克斯在第1届世界杯田径赛上获得冠军。1979年她以
69.52米的成绩再创世界纪录。1980年33岁的富克斯以69.96米的优异成绩,再次改写了由她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同年7月富克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她期望着第三次蝉联冠军,但是由于求胜心切,临场发挥欠佳,只取得了第八名。富克斯是世界田径史上最优秀的女子标枪运动员,她从1972年一1980年8年多的时间内几乎垄断了这个项目,先后6次创世界纪录,将成绩从65.06米提高到69.96米,是破标枪世界纪录次数最多的女选手,人们将70年代称为“富克斯年代”。世界田径权威杂志、美国的《田径新闻》评选她为“70年代世界最佳女子田径运动员”。富克斯是体育学博士,曾出任前民主德国田径协会副主席。
卡洛斯·洛佩斯(CARLOS
LOPES)
卡洛斯·洛佩斯是葡萄牙运动员,大器晚成的优秀长跑家。
洛佩斯1947年2月18日生于葡萄牙维塞乌市的维尔德莫尼奥斯镇。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从小就是个放羊娃,经常赶着羊群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中来回奔跑,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学时体育教师发现了他的长跑才能,于是他加入了里斯本的体育俱乐部,开始与长跑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艰苦系统的训练,洛佩斯的耐力素质提高很快,在国内比赛中多次获奖。但是当他出现在国际田坛时,却屡遭败绩。1976年29岁的洛佩斯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可此时他却刚刚在国际田坛上初露锋芒,在威尔士举行的世界越野赛中,他第一次成了世界冠军。接着他参加了第21届奥运会,获得10000米跑银牌。70年代末期,他因跟腱手术,较长时间中止了训练和比赛。1982年35岁的洛佩斯东山再起,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获胜。1984年37岁的他宝刀未老,第2次获得世界越野跑冠军。接着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他以出众的耐力和成功的战术夺得了马拉松金牌,成为奥运田径史上第一位获金牌的葡萄牙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分别向他颁发金牌、赠送花束。
1985年38岁的洛佩斯达到了运动生涯的顶峰,他第3次夺得世界越野跑冠军,并在鹿特丹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创造了奇迹,把原来的最好成绩提高了将近1分钟,达到了2小时7分12秒。1984年他被评选为“世界最佳运动员”。
理查德·福斯贝里(RICHARD
FOSBURY)
理查德·福斯贝里是美国著名男子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创造者。
福斯贝里1947年3月6日出生于美国的波特兰。年轻时的他一直梦想着能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那时全世界跳高流行的姿势是“俯卧式”,他也沿用此式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爱动脑筋的福斯贝里总觉得这种姿势不能把腰腿的力量全用上,于是他便钻研起来。一天他突然获得灵感:如能简单地平放身体过杆,可能效果更佳。经过一番琢磨,他找到了一个方案:跑弧线接近横杆,转身单腿起跳后背对横杆,头部、上体、臀部、脚依次过杆,用肩背部落地。福斯贝里最早采用这种姿势时,人们都感到滑稽可笑,但他毫不动摇,坚持采用背越式参加跳高比赛。1965年18岁的福斯贝里用这种独特的背越式技术超过了2米的高度,使人们看到了这种新姿势的生命力。1967年福斯贝里的背越式技术更趋完善,用背越式越过了2.13米,进入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行例。
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他以
2.24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获金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被他舒展而优美的姿势征服了,人们把背越式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福斯贝里背越式”。福斯贝里是第一个采用背越式过杆技术并获得重大成就的运动员。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背越式技术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自从福斯贝里以背越式技术获得奥运会冠军后,世界上许多优秀选手都采用了这一技术,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进入8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几乎完全被背越式技术所取代。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福斯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时刻,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瓦列里·鲍尔佐夫(VALERIY
BORZOV)
瓦列里·鲍尔佐夫是前苏联著名短跑运动员,“列宁勋章”获得者。
鲍尔佐夫1949年10月20日出生于前苏联利沃夫州的萨波尔,他小时候就喜欢跑步,即使跌得鼻青眼肿,他仍然迷恋于奔跑游戏。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他就向往着能在体育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1966年鲍尔佐夫考取了基辅体育学院。在大学里,鲍尔佐夫勤奋学习,刻苦训练,运动成绩提高很快。其间适逢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当时他的的成绩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由于当时因为受伤.使他失去了一次夺标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在教练比切尔斯基的指导下,他采用大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取得了极佳效果,使得运动成绩又有了大幅度提高。1972年鲍尔尔佐夫参加了第20届奥运会、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打破美国黑人运动员的垄断,连夺100米.200米两枚金牌和4
X100米接力银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
位取得如此成就的欧洲选手。当他载誉而归时、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列宁勋章”。4年后.鲍尔佐夫再次参加奥运会,又获得100米和4
X100米接力两枚铜牌,并被美国《田径新闻》评选为“70年代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1977年鲍尔佐夫离开田径赛场,开始从事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工作。1991年他出任乌克兰奥委会主席
1994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著有《一生功名10秒成》一书。
塔季扬娜·卡赞金娜(TATYANA
KAZANKINA)
塔季扬娜·卡赞金娜是前苏联著名女子中长跑家,第一个突破女子1500米跑“4分钟大关”的运动员。
卡赞金娜1951年12月17日出生于前苏联的彼得罗夫斯克市,由于家庭经济较贫困,她从小就在菜园干农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后来师从于著名教练马雷舍夫,在他的指导和关怀下,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卡赞金娜训练非常认真刻苦,运动成绩不断提高。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前夕,她以3分56秒的成绩刷新了女子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1500米“4分钟大关”的女运动员。随后在第21届奥运会上,她勇夺800米和1500米跑两枚金牌,并打破了女子800米的世界纪录。1978年卡赞金娜喜得千金,赛场上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然而她并没有就此永别田径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又开始了艰苦的训练。1980年她再次来到奥运赛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她以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500米奥运会纪录,并获得金牌。1984年,年已32岁的卡赞金娜在列宁格勒以8分22秒62的惊人成绩创造了女子3000米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在1976年一1984年期间,她共创造了7次世界纪录,人们把70年代称为“卡赞金娜时代”。美国《田径新闻》评选她为“70年代世界女子十佳运动员”她还是“列宁勋章”获得者。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她在1976年奥运会上获两枚金牌,破一项世界纪录的成就,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享利·罗诺(HENRY RONO)
享利·罗诺是肯尼亚著名长跑巨星,1978年“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
罗诺
1952年2月12日出生于非洲的肯尼亚,1972年才开始进行系统的长跑训练,1976年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由于非洲国家抵制蒙特利尔奥运会,使他失去参加比赛的良好机会。1977年他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并师从于著名教练J.查普林。由于非洲适宜的地理环境,使罗诺具备了先天性内脏器官的优良功能,加之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罗诺的运动成绩直线上升。1978年4-6月约80天的时间里,他奇迹般地创造了5000米、3000米障碍、10000米、300米四项世界纪录,轰动国际体坛。这一年的3月—9月,他获得28场比赛的胜利,所向无敌。人们把1978年称为“罗诺年”。
1979年和1980年上半年,罗诺尚有良好的表现,之后他苦于疾病和课业繁重,成绩急剧下降。1981年5月他曾宣布结束运动生涯,但是不久又复出参赛,9月13日在挪威的克纳维克以13分6秒20的成绩打破5000米世界纪录。美国《田径新闻》和英国《田径周刊》一致评选他为1978年“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他1978年创造30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的精彩场面,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若奥·卡洛斯·德·奥利维拉(JOAO CARLOS DE
O-LIVEIRA)
若奥·卡洛斯·德·奥利维拉是巴西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享誉世界的田径明星。
奥利维拉1954年5月28日出生于巴西的圣保罗,青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卓越的运动才华。他师从著名运动员达西尔瓦,主攻跳远和三级跳远。1975年10月15日,奥利维拉在墨西哥城以17.89米的成绩创造了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把萨涅耶夫创造的17.44米的世界纪录一下提高了45厘米,是三级跳远世界纪录最大幅度的一次提高,该纪录保持了近10年之久。他破世界纪录时穿的跳鞋至今还被陈列在巴西的国家博物馆里。
奥利维拉的身体素质水平很高,100米成绩为10秒1,跳远为8.36米。他在创造纪录时,三跳的远度和比例为:6.08米(34%)、5.37米(30%)、6.44米(36%),属于典型的“平跳型”技术。他1976年、1980年两度参加奥运会,均获三级跳远比赛的铜牌,成绩分别为16.90米、17.22米。他还是1977年、1979年、1981年3次“世界杯”田径赛三级跳远比赛的冠军得主。1981年12月22日,奥利维拉在一次车祸中致残,失去了运动能力,他的不幸轰动了国际体坛。1983年第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赫尔辛基举行时,国际田联为表彰他为发展田径运动所作的贡献,特授予他一枚白金勋章。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他1975年创造的三级跳远世界纪录的成就,评选为世界田坛75周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尤里·谢迪赫 (YURIY
SEDYKH)
尤里·谢迪赫是前苏联田径明星,世界田径史上成绩最卓著的链球运动员,被誉为世界“链球之王”。
谢迪赫 1955年 6月
11日出生于前苏联的新切尔卡斯克,小时候他对游泳特别感兴趣,曾梦想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将。12岁那年,一名教练员偶然发现了他的投掷才华,从此谢迪赫开始了他的田径生涯。
谢迪赫最初的训练主要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并没有从事链球的专业训练,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1年16岁的谢迪赫已能把链球投到57.02米。1972年他首次突破了“60米大关”,同年他进入基辅体育学院,师从前著名链球运动员邦达丘克。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他的链球成绩进步很快。1974年他以70.86米的成绩第一次突破“70米大关”,并创造了世界中学生纪录。1975年他的成绩为75米,进入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行列。1976年7月
28日谢迪赫和他的教练邦达丘克同时参加了第川届奥运会的链球比赛。他不负重望,以77.52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夺得金牌。1980年是谢迪赫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年,他先是以80.38米和
80.64米的成绩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接着又以81.80米的优异成绩创造世界纪录,并蝉联奥运会金牌。1981年他获得第3届世界杯田径赛冠军。1983年获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亚军。1984年由于前苏联抵制洛杉矾奥运会,使他失去了三夺奥运会金牌的机会。但在这一年,他以86.34米的惊人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突破85米的链球运动员。跨入1986年,谢达赫的成绩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以86.66米和86.74米的成绩两破世界纪录,其中86.74米的纪录保持至今。1988年33岁的谢迪赫第三次来到奥运赛场,以83.76米的成绩获得银牌。1991年他获得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成为该赛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世界冠军。谢迪赫的技术非常出色,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旋转速度快,被认为是链球圈里的短跑运动员。他虽然采用旋转三周的投掷技术,但由于他的旋转加速能力出色,因此所获得的旋转速度往往超过旋转四周的运动员。正因如此,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田径史上成绩最卓著的链球运动员。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其
1984年突破
85米大关、创造世界纪录的精彩瞬间,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乌多·拜尔(UDO BEYER)
乌多·拜尔是前民主德国世界级铅球运动员,被誉为世界“铅球王”。
拜尔1955年8月9日出生于前东德埃森乌斯塔特镇一个体育世家,他从小臂力过人,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14岁时开始进行铅球训练,仅过一年就获得了全国少年比赛的冠军,1971年他又成为全国青年冠军。由于拜尔身体素质好,训练刻苦认真,他的运动成绩直线上升。1973年他的铅球成绩达到19.65米,跨入世界优秀运动员行列。1975年他把铅球推到了20.97米,排名世界第四位。1976年7月拜尔首次参加第21届奥运会,他面对强手毫不畏惧,以21.05米的成绩力挫群雄,夺得了奥运会金牌。1978年7月6日,拜尔以22.15米的成绩第一次打破男子铅球世界纪录。
1980年他第二次来到奥运赛场,由于临场发挥欠佳,只获得了铜牌。1983年6月25日拜尔以22.22米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保持近5年的世界纪录。1984年由于前民主德国抵制洛杉机奥运会,使他失去了夺冠的机会。1986年拜尔以22.64术创造了个人最高成绩,并第三次打破男子铅球世界纪录。1988年,年已33岁的拜尔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获得第四名。在拜尔的一生中,他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三次获得世界杯田径赛冠军,一次获奥运会冠军,被世界公认为“铅球王”。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不仅应归功于他出色的技术,还应归功于他出类拔萃的身体素质。他的100米跑成绩为11秒2,跳高为1.94米,跳远为6.85米,这在世界级投掷运动员中都是极少见的。
埃德温·摩西(EDWIN MOSES)
埃德温·摩西是美国超级田径明星,世界400米栏之王,被誉为“常胜将军